古籍

原臣原文及翻译黄宗羲

本文已影响 1.84W人 

导语:《原臣》是清初年学者黄宗羲创作的文学作品。作者在文中论述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认为君应该是为万民治理天下的,臣也应该为万民而不为一姓。下面是原臣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原臣原文及翻译黄宗羲

原文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 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 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 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 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人之也,敲剥天 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 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 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视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 腐鼠。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 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既以产业视之,人之欲得产业,谁不如我? 摄缄縢,固扃鐍,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远者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 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回思创业时,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废然摧沮者乎?是故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唐、虞之世,人人能让,让由、务光非绝尘也。不明乎为 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然君之职分难明,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明之矣

注释

1、原臣:从根本上推论关于臣的道理。原,推论其本原。

2、无形:没有形象,这里指事物还未显现的时候。

3、无声:没有声音,这里指事物未发出声音的时候。

4、杀其身:“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节文,语见《论语·卫灵公》。杀,这里指自杀或被杀,相当于现在所说的牺牲。

5、资于事父:即“资于事父以事君”,语出《礼记·丧服四制》,又见《孝经》。资,运用。

6、极则:最高的准则。

7、群工:群臣,百官。工,官。

8、以……起见:固定句式,以……为出发点,为……着想。起,开起,产生。

9、非其道:不合为君之道。

10、即:即使。

11、以形声强我:以形象和声音,明确表示出来,勉强我。

12、立身于其朝:站立身躯在人君的朝廷里,就是说自己在朝廷里做官。

13、嗜(shì)欲:嗜好和欲望。

14、听之:听任,听之任之。

15、宦(huàn)官:古代被割后失去性能力的人,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官员。或称寺人、阉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监、太监等。

16、宫妾(qiè):皇帝宫庭中的婢妾。

17、君为己死而为己亡:《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说齐庄公荒淫,被其臣崔杼杀死。有人和晏婴说:“你可以为君而死吧?”晏婴说:“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

18、死之亡之:等于说为人君而死、为人君而亡。之,指人君。

19、昵(nì):亲近。

20、是乃臣不臣之辨也:这就是是臣和不是臣的区别。臣,是臣。不臣,不是臣。辨,区别。

21、昧(mèi):糊涂,不明白。

22、以谓:以为。谓,通“为”。

23、牧之:治理人民。古时把官吏治民,比作牧人牧养牧畜。管子有《牧民篇》,故曰“牧民”,这正体现了剥削阶级对待人民的恶劣态度。牧,统治。《周书·职方》:“王设其牧”,传曰:“牧,谓牧御天下之政教。”

24、橐(tuó):口袋。

25、劳扰:劳苦骚扰,这里指人民受劳苦、受骚扰。

26、讲:研究。

27、系:关系。

28、社稷(shè jì):国家。社,土神。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历代封建王朝建立,必先立社稷坛墠,灭了别国,必变置被灭之国的社稷。因之以社稷作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29、诚臣:忠于职守的臣。

30、纤芥(xiān jiè):细微。《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芥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31、此:指专为人君效力方面,即上文所述的“为君”、“为一姓”。

32、彼:指为天下人民效力方面,即上文所述的“为天下”、“为万民”。

33、桀(jié):夏代国君。

34、纣(zhòu):商代最后一个君主。

35、所以:等于“以所”。所,代词,代桀纣的灭亡。以,因为。

36、治:合理,有秩序。

37、秦政:秦始皇嬴政。

38、蒙古:指元朝。

39、晋:这里指东晋。

40、宋:这里指南朝时的宋。

41、齐:公元479年萧道成代宋称帝,国号齐,建都建康,史称南齐。

42、梁:南朝之一。公元502年,萧衍代齐称帝。国号梁,建都建康,历史上也称萧梁。

43、与(yù):涉及,关系。

44、水火:这里指水灾、火灾。水灾火灾,乃大的灾难。故用“水火”代人间巨大的灾难,这是一种用事物的特征代事物整体的表现方法。《孟子·梁惠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45、邪(yé)、许(hǔ):象声词,劳动时众人一齐用力所发出的呼声。《淮南子·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46、绋(fú):大绳子。

47、履:踩。

48、曳(yè)木者:前一个“曳木者”指人君,后一个“曳木者”指群臣。

49、从(zòng):通“纵”,即使。

50、自恣(zì):放纵自己。恣,任凭。

51、草野:乡野的人,与在朝做官的人相对。

52、上者:在上面的人,指人君。

53、知遇:了解优待。

54、跻(jī):登,升。《诗经·豳风·七月》:“跻彼公堂。”

55、万历:明神宗年号(1573—1620年)。

56、张居正:明代政治家,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穆宗死时,与宦官冯保合谋,逐出首辅高拱,代为首辅。万历初,神宗年幼,朝政由他主持。前后十年。曾受到神宗的尊重和优待。见《明史·张居正传》。

57、师傅:官名。古代官职有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等,统称师傅、师保、保傅。为辅弼国君之官,或辅导太子的官。

58、未能百一:未能达到百分之一。

59、骇(hài)然:惊骇的样子。

60、受:指接受神宗的礼遇。

61、无:没有,这里是超过的意思。

62、人臣礼:人臣对君应有的礼貌。

63、坐:因,由于。

64、听指使于仆妾:听从指使,对仆妾听从指使。《明史·张居正传》载:神宗十岁即位,他的生母是李贵妃,按过去的规章制度,李贵妃可以同老皇后并称为皇太后,但是徽号应该有所区别。太监冯保想讨好李贵妃,就暗示宰相张居正,对于老皇后和李贵妃,不加区别地都要尊称为皇太后。居正不敢违抗冯保的意见。又《明史》:“南京小奄醉辱给事中,言者请究治。居正谪其尤激者赵参鲁于外以悦(冯)保。”这就是“听指使于仆妾”的依据。

65、浸(jìn)淫:逐渐受影响。

66、鹄(gǔ ):箭靶的中心,这里引申为准则、标准。

67、实同:指都是共治天下的。

68、臣与子并称:因为人臣也称为“臣子”,所以说“与子并称”。

69、一气:作风。

70、路人:比喻彼此无关的人。

71、累变:多次、多种变化。

翻译

自有人类的那一天,人们就各人只管自己的私事,只谋自己的利益。世上有公共的利益却没有人去兴办;有公共 的祸害却没有人去革除。有这样一个人出来,不把个人的私利看作利益,而是使天下人都得到利益;不把个人的害处看作害处,而是使天下人都免除害处。这个人的 辛勤劳作,必相当于一般天下人的千万倍。付出千万倍的辛劳,却又得不得利益,就天下人的本性来说,必然不愿意处在那个地位。所以,在古代,人的君主这个位 置,考虑了而不愿意就位的,有许由、务光这些人;就位而又离去的,有尧、舜这些人;当初不愿就位,而终于无法离去的,有禹这个人。难道古人有什么特异之处 吗?好逸恶劳,也和普通人的本性一样啊。

后世做人君的却不是这样。他们以为分派天下利害的权力都出于我自己,我把天下的利益都归于自己,把天下的 害处都归于他人,也没有什么不可心以的。(他们)使天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而把我的私利作为天下的公利;开始还感到惭愧,时间一久就心安理得了,把天 下看作自己再大不过的产业,传给子孙,享受无穷。汉高祖所说的“我所成就的家业,同老二相比谁多”这句话,那种追逐私利的心情不觉已充分表现在言语之中 了。

这没有别的(原因),古时把天下人放在主要位置,君主放在从属位置;凡君主毕生经营的一切,都是天下人 的。现在把君主放在主要位置,把天下人放在从属位置;所有使天下没有一个地方得到安宁的原因,都在于有了君主。因此,在他未得到君位的时候,屠杀、残害天 下的生命,拆散天下人的子女,来求得个人的产业,对此竟不感到凄惨,说:“我原是为子孙后代创业啊。”他在取得君位以后,敲榨、剥取天下人的骨髓,拆散天 下人的子女,以供个人放纵的享乐,(把这)看成应当如此,说:“这是我产业的利息呀。”然而成为天下大害的,不过是君主罢了,当初假使没有君主,人们还能 各管各的私事,各得各的利益。唉!设置君主的原因和道理,原来就是这样的吗?

古时候,天下人爱戴自己的君主,把他们比作父亲,把他们比作天,实在不算过分。现在天下人怨恨、憎恶自己 的君主,把他们看作仇敌,称他们为独夫,这原是他们应当得到的。可是那些眼光短浅的读书人,却拘谨地认为,君臣之间的伦理关系无法逃脱于天地之间,甚至对 于桀、纣那样的暴君,也认为汤、武不应当去讨伐他们,因而虚妄地传说伯夷、叔齐那些无可查考的故事,看待千千万万百姓的血肉崩溃的躯体,竟然和腐臭的老鼠 一样。难道天地这么大,在千千万万天下人中,唯独(应当)偏爱君主一人一家吗?因此(讨伐纣王的)武王是圣人;孟子(肯定武王伐纣)的言论,是圣人的言 论。后世的君主,想要用自己“如父如天”一类的空名来禁绝他人暗中看机会夺取君位,都感到孟子的话对自己不利,甚至废除孟子的祭祀,这根由不是从眼光短浅 的读书人那里来的吗?

虽然这样,假使让后继做君主的果真能保住这份产业,把它无穷尽地传下去,也就不必奇怪他们将天下据为私有 了。既然把天下看作自己的产业,那么他人想得到产业的欲望,谁不和我(君王)一样?即使勒紧绳索,加固关钮、锁钥,可是一个人的智谋、能力,终究不能胜过 天下想得到产业的众人。远的不过几代,近的就在自身,那血肉崩溃的灾祸,便临到他的子孙了。过去有人发愿永远不要投生在帝王家里,而毅宗皇帝也对女儿 说:“你为什么生在我的家里?”这话多么沉痛啊!回想起创业时那想占有天下的野心来,能不颓靡、沮丧吗?所以,明白做君主的职分,那么就会出现唐、虞的世 道,人人都能谦让君位,让由、务光就不是超尘绝俗的人了。不明白做君主的职分,那么街头里巷,人人都可以产生占有天下的欲望,这就是许由、务光在后世再也 没有出现的原因。然而,君主的职分(虽)难以明白,(但)不能用片刻的荒淫作乐而换取无穷的悲哀,这个道理即使是愚昧的人也懂得吧!

赏析

在本文中,作者论述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认为君应该是为万民治理天下的,臣也应该为万民而不为一姓。这对国家为“家天下”的封建专制制度是一种大胆的否定。梁启超曾对黄宗羲的文章作出过高度评价:“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在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出世前,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是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黄宗羲的言论的确会有民主主义精神——虽然很幼稚——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均见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文学史》)

黄宗羲的民主精神对后来的戊戍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都曾起到过很大的思想启蒙作用,梁启超和孙中山都曾秘密印刷过《明夷待访录》,并广为散发。无怪乎此书早在乾隆年间即被列为禁止的书!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当黄宗羲的“民主”理念在中国首次登场时,欧洲的民主思想尚未传播到中国,卢梭的社会契约也尚未问世。因此可以说,黄宗羲的民主思想是完全自发的,土生土长的。现在有人说民主是西方世界的东西,但是我们从黄宗羲的思想中却完全可以找到符合现代民主政治的概念和雏形成分。比如“人民主权”,“权力制衡”,“议会、代议制、社会监督”等内涵,由此可见,民主并非只能存在于西方,它具有普适性。

在《原臣》中,黄宗羲对“三纲五常”中,“君为臣纲”发起激烈的攻击,认为君臣关系和父子关系不同,臣非君之仆妾,臣与君“名异而实同”,都是共治天下的,从而颠覆了人臣者对自身地位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为臣态度——“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从本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黄宗羲理想社会的基本模式,即为臣者和为君者都明白自己的本分,从而达到天下太平的境界。不难看出黄宗羲的这个思想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因为无论是国君和臣下都不会遏制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心甘情愿地为人民服务。

黄宗羲作为明末清初的早期的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他的民主思想在本文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不仅推动了此后的反专制斗争,还反映了这个时代特有的一些特点,并且对近代的民主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