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中秋节古诗《中秋》李朴

本文已影响 1.09W人 

  《中秋》  李朴

中秋节古诗《中秋》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译文」

一轮皓月从天边缓缓升起,万籁俱寂,唯有清风徐徐;

这一轮满月足以平分秋色,高悬云层之中照亮了千家万户;

(颈联明白意思就行了,没直译的必要,引用关于月亮的传说,即月中有兔与蟾蜍,)

我想要约同明月一起乘灵槎(能乘往天河的船筏),待银河彻底澄清以后,遨游太空。

  「简析」

题为《中秋》,实是歌吟中秋月夜,着重描写的又是那一轮秋月.诗中写了明月的形如宝镜,写了月夜的静谧气氛,写了它的平分秋色,写了它的云衢照明.后又用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作为素材,极写秋月明净圆满的形象.末二句,诗人进一步驰骋想象,打算约伴同游银河,更使诗中清辉漫空的月色显现出新的境界.

这首诗是写中秋之月,首联即点明主题,用“宝镜”突出了月之明亮,颔联诗人作了空间的延伸,将读者带入了广袤无垠的月夜里,使人如身临其境,看那皓月当空,光照万里的壮美景色。颈联引用了两个传说故事,增加了全诗的趣味性,尾联诗人突发奇想,欲与月亮一起乘船遨游银河,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诗人李朴把中秋夜空描写的浩瀚广阔,把中秋明月描写的明亮如镜,把月下气氛描写的静谧如诗。然后驰聘想象......好一幅中秋月圆水墨仙境!

我曾经听着月宫中的传说神话故事从幼年走过童年,看着附庸风雅的赏月诗篇佳作由春天走到秋天。日子从昨天到今天,从弦月至满月,从满月至残月,月落月出,不断的轮回着......不知是工作太过忙碌,还是渐退了年少时的雅兴,太久不曾细细地赏月了。李朴的诗让我突然想起,“中秋节”即将来临!

中秋是一个最有人情味,最具诗情画意的节日,是我国民间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

关于中秋的来历,民间一直流传着不同版本的传说和神话故事,最为人熟悉的当然是常娥奔月……

儿童时代的中秋,对我来说总是有一种神秘与诱惑。清爽幽静的天际里,一轮圆月从东方的树杈间缓缓升起,渐渐的照到天空下那一座座矮蹲蹲的土房上,好一幅别致的西洋油画。远远望去,那月亮下面的枣林,幽雅僻静,我曾幻想着嫦娥仙子会从枣林里姗姗走出来。

进城后,那托起月亮的树杈不见了,从此,难以再见到十五的月亮缓缓从天际边升起的壮观。每到此时,我总忘不了站在阳台上,想重温孩童时的旧梦,看看月亮初升起时的壮观场面,也只能看到月亮在高楼林立的缝隙间吝啬地漏出褴褛般的清辉。当圆月高高悬挂在天空之时,我才有机会一睹她的芳容。那种静候月亮出来的神秘与向往心情,也似乎被这高楼挡住,在心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岁月将世俗及所有的人与事物划过一道道痕迹。那划过的痕迹剪断了我许多童真的梦想,月还是那轮中秋月,遗憾的是曾讲述“常娥奔月”的人(奶奶)走了!明月下,留下的只有思念和无尽的回忆......

月球这个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和畅想。

我国古代文人墨客也不惜笔墨,对月抒怀,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千古绝唱。既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婉约,也有“云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豪放;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相思,也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感慨。“月亮十五轮回圆,人间离和几时休?”:苏东坡把月缺月圆的伤感,人世离合的无奈,描写的极致详尽,成为千古名句。“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睛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曹雪芹把人们对十五月亮的期待之情写得更是淋漓尽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同是万籁俱寂之时仰望明月,同样的凝思入神。但其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

静谧的中秋夜,皎洁的月光下,有人为庆祝团圆举杯畅饮,有人为等待团圆望穿秋水,有人为渴望团圆对月长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