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艾青和海子诗歌中的土地太阳意象对比的分析论文

本文已影响 1.26W人 

“土地太阳”意象在艾青的诗歌中其实是一个表象体系,源于母题忧郁、苦难、希望。海子诗歌中土地意象大量以“麦地”“河流,‘村庄”的形象出现,与其比邻“太阳”共同源于母题:神启、大地、死亡(艾青的土地、太阳意象是比喻,海子的土地、太阳是本体)。艾青的诗歌中大量出现“大地”“母亲”“农民”等象征形象,成为艾青抒发对人民生存、社会公义和人的自由的关怀的主题的载体和依托;与艾青一样,海子的诗中也大量涌现“麦地,河流,村庄”等土地的象喻,这些象征意象超越了生活、生命、文化和历史,楔入最终的本质层次,即海德格尔的“大地”,也使他这位文化英雄,存在主义的先行者,用他最后的创作完成了他的生命和创作,使它们染上了奇异的神性的光彩与不朽的自然精神。

艾青和海子诗歌中的土地太阳意象对比的分析论文

1先看艾青的诗歌

作为三十年代的象征诗人,艾青受到后期象征主义的影响,后期象征主义的特点是历史意识的深化是其哲学自觉意识的结果,这表现在两个方而,一是在以象征为核心的表现过程中努力拓展形象的历史空间及跨度,从而增加其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二是直接对历史现象进行思考,通过形象暗示历史。艾青的诗歌显现出的深邃历史眼光,它们对现实的把握充满强烈的历史感。诗人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从而他写出了“大地-农民”受蹂躏的痛苦:“雪落在中国土地上/寒冷封锁着中国呀”。“土地”作为“母亲”,“农民”,“生命”多重意象的纠结,承载了艾青在西方现代哲学的伦理观和审关观下,重新审视历史、思考农民和民族的命运,从而其被赋予哲学和史诗的双重内涵。

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特点还包括“知性”内涵,深刻和丰富,首先表现在“思想的知觉化”,即理性与哲学倾向越来越明显,诗人开始更多使用整体象征和寓意手法“用知觉表现思想”或“把思想还原为知觉”的创作方法,这种手法在艾青的早期诗作中就十分明显,他的《太阳》《黎明》《生命》《煤的对话》等作品都蕴含了深刻和浓的哲学内涵,其中《太阳》一诗可谓最具代表性的篇章:“从远古的墓莹/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起始一节不仅以宏大的历史时空跨度展现客观存在物—太阳,这一永恒的生命的象征所包含的深厚含义,呈现出亘古人类所经历的苦难和永恒的希望,并且在诸多意象的序列与其形成的节奏上也表现出现代人思维具有的深度与力度,人对外在的客体太阳的惊异具有肯定自我与征服客体的双重内在力量:它以难以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向奔它去。这里显示的不是单纯的暗示主体心境和情感的意境,而是对原始高亢和繁衍不息的生命本体的认识和形象把握,对生命的把握超越了表层的情绪情感而达到对其存在价值的思考高度,对生命进行本体论探究,表达了诗歌对现代主体-人的生存内蕴和痛苦的理解与同情。

另外,现实主义的增强也应视作是强调“知性”内涵的一种结果,艾青将单一对自我情感的关注提到了现实的探究与思考,并且仍然以象征意味的诗境为载体,像《北右》《手推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切近现实的内涵,是因为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起了关键作用。

从上文看出,艾青的“土地太阳”意象系列具有历史和诗学双重意蕴,个性世界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扩大到对民族历史命运的深刻探索,将孤独绝望而产生的内心世界的探求融入对历史、时代、社会和民族的深刻思考,象征主义与时代精神合二为一,对人的存在意义的思考溶于民族命运的探索,其终极也是首先关注的是民族、是历史,从而诗人是穿行在活生生的时间当中,积极地参与现实,而不是逃避。

2再看海子的诗歌

存在主义与启蒙主义不同,它在思维途径上超越了“主-客”在世结构,到达“天人合一”的“人-世界”的在世结构,决定了它排他性的“反理性”,决定了它本体论的认识方式,是个性化的内心体验,从而表现为存主义所反对的正是启蒙主义所体现的特点。海子受海德格尔等的存在主义哲学和生命诗学的影响,形成了以内心的体验方式、感受方式把生命归属某种神性,从而形成了关于艺术作品和世界本源的一种类似“天人合一”的本体论观念,如同《艺术作品的本源和属性》中所说的艺术的本质不是“模仿”,而是“神的临场”和存在“如其本然的显现”,海子将作品与生命实践合为“一次性”创作。

海德格尔抽象了“大地”作为存在的归所和本体,他认为“屹立于此在的神殿这一作品开启的一个世界,同时又反置这个世界于土地之上,而土地也因此才始为家乡的根基出现”,其指出了人、艺术家及其作品对大地的归属“作品让大地作为大地存在”,“呈现土地就意味着把土地作为自我封闭带人公开场”。海子诗中的“土地”像喻与海德格尔“大地”的能指一致,在海子一生最精彩的长诗《土地》中显示了此主题及其陈述和展兀“大地”使海子狂喜:大地酒馆中酒徒们捧在手心的脆弱的星辰/漠视酒馆中打碎的其他器皿/明日又在大地中完整才这才是我们打碎一切的真情/绳索或鲜艳的鳞将我遮盖/我的海洋升起这些花朵/抛向太阳的我们的尸体的花朵大地!/何方有一位拯救大地的人?

土地是灵魂得以栖息的归所,是人与存在相契合的整体。他还有着充满疯狂气质的另一极:太阳,太阳与大地对应,是海子内心悲剧与拯救的英雄气质的生命本体观念的显现,因而海子在生命结束前,倾注生命创作了另一部未完的长诗《太阳》。

海子诗歌中高密度出现“麦地、麦子、河流、村庄”等与大地相邻或相叠合的象喻,营造出“民间”世界与农业家园氛围和背景“麦地”是更为形象的大地的隐喻,它是借助劳动者的生存和劳动者的合一,达到人与存在的契合,自然与人和神性的(法则)的合一,麦地不仅揭示了生存和存在的本质,还揭示了人和大的全部关系,即表象、本体和本源等的在场和不在场的各式各样的联系,此网络构成人的存在意义的整体,也就是德里达的“无底的深渊”,海子的诗中早已存在着一个“在场的形而上学”的大地,这是他的长诗《土地》中的诗句:“一盏真理的灯/我从原始存在中涌现涌起/感到我自己在收缩/广阔的土地收缩为火才给众神奠定了居住之地才我从原始的王中涌起涌现/在幻想和流放中创造了伟大的诗歌”,这是海子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的揭示。

“土地,太阳”比喻,作为存在本体的支撑,使海子的诗歌带上了反经验性和反认识性的性质,同时使它们陷入了“唯存在论”困境,而这一困境与悖论使其产生了“神启”的空洞与虚无这种主题倾向的无法规避的悲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