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标题在诗歌鉴赏题中的作用

本文已影响 5.93K人 

标题在诗歌鉴赏题中的作用

标题在诗歌鉴赏题中的作用

关注题目有助于我们快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情基调和思路,有助于较快切入文本,回答问题也更容易。

诗题是诗歌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也提供给读者窥视诗歌内容的独特视角。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 地点人物 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 诗歌的意境 诗歌的类型等)。而我们的学生在揣摩语句时,往往无视标题的暗示,而就具体诗句片面分析领悟。

例:颈联颇有韵味,请揣摩表达的情感。(2分)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学生答案】自己被贬沉沦处境不佳,感到对不起亲人,诗中表达辛酸惭愧之情。

分析:得1分。作者是写了自己被贬沉沦而惭愧心酸之情,因为有标题“喜外弟卢纶见宿”,可见作者对表弟相见频的感激,自己有“喜”亦有悲。

【参考答案】因为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诗人自己感激而喜;而因为处境不佳,诗人自己面对亲人频见而愧。

启示:标题的动词暗示了文章的事件,而形容词往往暗示了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由此可见,诗歌的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只有首先借助对诗歌标题的分析才能窥见诗歌中蕴涵的丰富信息,提高诗歌鉴赏的准确性。诗歌的标题具体的作用有哪些呢?

  一、通过标题,可帮助弄清诗歌的题材,揣测诗歌大体内容。

送别诗的'标题多带“赠”和“别”,如白居易的《南浦别》,杜甫的《赠别》,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从标题可以得知诗歌的大体内容不外乎: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再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王维《使至塞上》,李白《塞下曲》,通过标题很明显可以看出题材是边塞诗,内容大概是: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以及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标题看出题材是咏物诗,咏物诗内容:实写物的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人的精神品质。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二、通过标题,可帮助捕捉诗歌选用的意象,把握诗歌蕴含情感。

准确的把握诗歌的意境,就能够很好的鉴赏诗歌。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包含着“意”(主观思想)和“象”(客观景物)两个方面,意境就是由这两方面自然而有机融合而成的。很多诗歌的标题本身就直接用诗歌的意象命题,有的诗歌甚至在意象前直接加上表明作者思想情感的词语,这都有利于我们借助诗歌的标题就能大体上把握诗歌蕴含的情感。如陆畅的《惊雪》:“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晖。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诗题的“雪”就是诗歌的意象,即思想情感的载体。“惊”,惊讶,惊叹,借雪花飞舞的冬景,表现出诗人热爱自然风光、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又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标题借“乌衣巷”这个具体的“象”的今昔变化来表现“意”———写出感慨历史的变迁和豪门贵族的兴衰的情感。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诗标题可看出借“山寺桃花”这个“象”表现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

  三、通过标题,可帮助体会诗歌的构思,分析诗歌表现手法

考查各级各类考试中的诗歌鉴赏题,不难发现,对写作手法的考查始终是重中之重。因为写作手法的选用往往最能显现诗人的艺术匠心,也最能体现某一首诗歌构思的特色。分析诗歌写作手法的方法有许多,扣题分析法是其中之一。如卢纶《山店》:登登山路何时尽?决决溪流到处闻。风动叶声山犬吠,几家松火隔秋云。题目问,这首诗题为“山店”,全诗是怎样写山店的?分析其写法上的特点?要求考生分析其写作上的特点。即使不是做考题,而是自由鉴赏,我们只要养成了读标题的习惯,也可能会去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既然是以“山店”为题,那它就必然是本诗的写作对象。可诗的内容:长而又长的山路,何处是个尽头啊?潺潺流动的溪水,到处都可以听到。山风吹动树叶,山中小犬低吠,隔着秋云隐约看见有几户人家。仔细思考不难发现作者的构思,行色匆匆是因为天色将晚而不见山店;写水写山是借大山的空旷、寂静反衬不见山店的焦急心情。“山犬”自然是山店中的犬。“松火”自然是山店中的火。诗人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巧妙地暗示了山店就在前面。间接写出了诗人的心情由不见山店的焦急,到听到狗吠后充满希望,再到看到松火想到即将到店时的欣喜。再进而想到诗人是怎样来写这个对象的,就不难发现本诗的写作手法侧面烘托。在这里,诗人无论是对“山店”的描述,还是对自己心情的表达,都不是正面着墨,而是侧面烘托。

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高考诗歌赏析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亮点。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利用各种方法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那就从关注诗歌的标题开始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