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简述李商隐诗歌的特点

本文已影响 1.37W人 

引导语:相信大家对于李商隐都不陌生,亦学过了很多李商隐的诗歌,那么你知道李商隐的诗歌有哪些特点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简述李商隐诗歌的特点

李商隐的诗歌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争议。元代诗人元好问曾在其《论诗三十首(其十二)》这样写道:“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而我认为,李商隐的诗歌总体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心灵化了的意象

中国诗文历来讲求“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物与志、情与景通过什么来整合在一起呢?意象。“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很多诗人在写诗时都要通过一定的意象表达一定的情感。可以说,没有一首真正的咏物、咏史、咏怀的诗是不表现作者的心灵和人格的。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艺术内容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从感性事物,从自然取来的;或者说,纵使内容是心灵性的,这种心灵性的东西也必须借外在现实的形象,才能掌握住,才能表现出来。”(《美学》第一卷)那么,李商隐所运用的意象和其他诗人有什么不同呢?这就在于他把自己的所有感情、甚至灵魂都注入到诗歌的意象中去,使它们带上诗人自己强烈的个人情感的色彩,使意象与诗人融为一体,成为诗人的化身,使人分不出谁是物,谁是“我”。象李商隐所用的柳、梅、花、雨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象,无一不是被作者心灵化了的,读者读后也不能确定这些是普通的柳、梅、花、雨: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赠柳》)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十一月中旬见梅花》) 自明无月夜,强笑欲风天。(《李花》) 红楼融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春雨》)

李商隐的诗歌中所用的意象,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这些物象尚且让人捉摸不透,另一类富有非现实色彩的意象,其所确指更是扑朔迷离,如珠泪、玉烟、蓬山、青鸟、彩凤、灵犀、瑶台等等: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李商隐把自己内心的种种情感加之于某种意象,诗人再把这种意象提纯为某种情感,使之和诗人的心灵合而为一,和诗人难以言说的心绪融为一体。这样,李商隐就为自己的心灵世界找到了一种直接的物化形式。这种物化形式就是诗人心灵化了的意象。如李商隐的《蝶》诗五首中的一首这样写道:

初来小苑中,稍与琐闱通。 远恐芳尘断,轻忧艳雪融。 只知防浩露,不觉逆尖风。 回首双飞燕,乘时入绮栊。

全诗以蝶的身份、处境、口吻来写。前四句是写蝶的轻飞,“忧”“恐”揣摩蝶的心态细腻而贴切。五六句抒发感慨,这不仅仅是对蝶的刻画,最后两句则写出了自己遇到的困境,眼看别人乘时得意,心情的苦闷可想而知。这首诗,似乎可以看作诗人政治上失意而羡慕别人仕途顺利的作品。这只蝴蝶,形貌是自然界的昆虫,精神却是诗人的象征了。

李商隐的另一首诗作《锦瑟》,在阅读时,我们分明能感受到其中的珠泪、玉烟等意象是有所指的,但具体所指的是什么,却又说不出来。但读者能体会到诗人在期间错综纠结的怅惘、感伤、寂寞、向往、失望的情思。

叶嘉莹将李商隐和杜甫作过一个比较,她说:“他们二人皆长于律句之精工富丽,来标举名物,为意象之综合,然而二者所用以表现意象之名物,则又微有不同,杜甫所藉以表现其意象者,则多属现实本有之事物??而义山所藉以表现其意象者,则多属现实本无之事物??自文学之演进来看,二者虽同为意象之表现,而义山之假想之事物,表现心灵之敏锐的境界,较之杜甫现实之事物,表现生活中现实之情意的境界,实当为更精微更进步之表现。”(《伽陵论诗丛稿》)

李商隐诗歌意象的心灵化,使得他的诗歌带上了自己特有的个人色彩的生命思考。个人的生命思考用不甚明朗的心灵化的意象加以表现,使得李商隐的诗歌朦胧难解。

二、大量用典

大量用典是李商隐诗歌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对于李商隐诗歌的用典,有人批评其过于深僻。“义山诗合处,信有过人,若其用事深僻,语工而意不及,自是其短。”(《苕溪渔隐丛话》)也有人批评他用典过多,如宋人黄彻在《巩溪诗话》中指出李商隐《喜雪》诗堆积故实:“一篇之中,用事者十七八。”尽管有很多人批评,但用典使李商隐的诗歌语言简练而耐人寻味,这是其朦胧诗风的一个表现。

典故如果用得好,能在有限的字句中,包含丰富的、多层次的内容;如果运用不好,会使诗歌晦涩难懂。李商隐所用的典故,并不是全都深僻难懂,有些是一看就懂的,用典比较浅显: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安定城楼》) 窦融表已来关石,陶侃军宜次石头。(《重有感》) 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哭刘蕡》)

李商隐所用的典故有些比较复杂,如《锦瑟》中“沧海月明珠有泪”一句中所用的典故就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到底作者所用的是哪一种,到现在还众说纷纭;有时候李商隐还会结合他的体验和认识,把

对事物的矛盾和复杂性的充分感受运用到典故中,使其与原故事刚好相反,如果读者按照一般的说法去理解诗作,就会产生误解。如《嫦娥》诗: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中把原本人们极为羡慕的嫦娥吃药成仙一事,写成了因寂寞而后悔偷吃了灵药。由于反用典故,诗中那种清寂和永恒的寂寞感,沟通了不同的某种近似的心理,从而使诗作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解读。

当然,李商隐用典并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才华。通过用典,可以把自己羞于说出口或难以说出口的话委婉地表达出来。李商隐由于受到党朋之争的牵连,政治上处处受到排挤。才华横溢的李商隐希望得到他人的推荐以一展抱负。但对于自命清高的封建文人来说,这是羞于说出口的。于是运用典故委婉、优雅地把这种心声道出,便成了李商隐常用的手法之一。

嗟余久抱临邛渴,便欲因君问钓矾。(《令狐八拾遇见招送裴十四归华州》)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寄令狐郎中》) 几时绵竹颂,拟荐子虚名。(《令狐舍人说昨夜西玩掖玩月因戏赠》)

诗人运用司马相如或扬雄的典故来反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渴望得到推荐的心情。另一方面,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李商隐运用典故把对现实的态度、看法巧妙地表达出来,如《有感二首》中,诗人就运用了典故,艺术地对甘露之变中各种势力的是非功过作;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李商隐用典不仅多,而且有时;李商隐的诗作很多是表现内心世界而非客观世界;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无题》);诗中所表现的是一个深闺女子对爱情幸福的渴望,以及;对于同样的岳阳楼的描写,孟浩然、杜甫都是先写所见;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昔闻洞庭水,用了典故,艺术地对甘露之变中各种势力的是非功过作出了评价。“如何本初辈,自取屈牦诛”一句中就运用典故委婉指出了李训、郑注要对甘露之变负有很大的责任。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李商隐用典不仅多,而且有时一典多源或反用其典,这就让读者为找出李商隐究竟用的是典故中的哪点意思而颇费周折,使得其诗朦胧难解在所难免。再说,李商隐所用的意象,即使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由于作者心灵化了,其意义也比较难解,更何况本身就具有复杂内涵的典故,在诗人、读者双重意指作用的影响下,其所指就更加的含混朦胧、变化莫测。

三、非逻辑结构

李商隐的诗作很多是表现内心世界而非客观世界。所以读他的诗,不能按照客观世界的逻辑去理解,那样就会读不通、读不懂。正如王蒙所说:“诗人这里写的不是一时一地一人一事,而是自己的整个心境,或是虽有一时一地一人一事的触动,着力处仍在于写深藏的内心,这正是此类诗隐秘丰邃不同凡响之处。义山诗是提纯了的,把一切用散文用议论用解注能表达的非纯诗的东西全部洗濯干净了。”(王蒙《混沌的心灵场——谈李商隐无题诗的结构》)这种非逻辑的结构在无题诗中运用十分突出。如: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

诗中所表现的是一个深闺女子对爱情幸福的渴望,以及梦想幻灭时的痛苦和悲哀。诗中不仅没有写任何具体的事情,而且除了最后一联,也没有任何直接的抒情。但在阅读时,我们能感受它在向我们诉说什么,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感情在其中的流动。在这首诗中,作者只是描写了一些物象,就构成了一种富于暗示性的、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幽邃神奇的艺术境界。

对于同样的岳阳楼的描写,孟浩然、杜甫都是先写所见到的岳阳楼的景色,才转入抒发感受: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李商隐对岳阳楼的描写,不是先写景物后抒情的逻辑,而是从自我出发、以我为中心,略去了对客观景物的描写,略去了所见,而只是写所感:

欲为平身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 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复舟。 汉水方城带百蛮,四邻谁道乱周斑? 如何一梦高唐雨,自此无心入武关。(《岳阳楼》)

李商隐的诗作并不侧重于对具体事实或景物的描写,而主要是抒写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这种以心灵感受和情感为叙述主体,或者说将叙述对象主观化的方法,不象那些反映客观世界为重点的作品那样,叙事性很强,具有一定的叙事逻辑结构。人的情感并不是固定恒久地在一点上,它可以不受任何束缚,可以展开联想的翅膀,把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串在一起。这些事物在事理上也许一点关系也没有,但从情感的角度来看,它们又是彼此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在叙述对象主观化的写作上,李商隐运用的是跳脱的手法。跳脱是一种艺术化的语言,它的句法虽不完整,但它却能创造完整的句法结构所不能创造的美。尽管它对要讲的没有讲,却起到了完完全全讲出来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如《锦瑟》中“庄生”、“望帝”、“沧海”、“蓝田”,《重过圣女祠》中“一春梦雨”、“萼绿华来”句等等,每一句之间甚至同一句的不同词之间也运用了跳脱的修辞手法。如果从叙事完整性的角度来看,以上诗句并无一点逻辑关系;但从情感上看,它们却透出了作者隐藏于内心的寂寞、失落、迷惘之感。要是运用散文,洋洋洒洒几万字也不一定能把作者情感表现得如诗中那样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跳脱手法的运用,使我们在读李商隐的诗歌时,要反复揣摩才能品味出诗中所蕴含的意味,给我们留下广阔的想像余地。

李商隐的诗,由于其朦胧难解的特点,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争议,至今没有一个定论。尽管如此,仍然有很多的人喜欢他的诗,特别是那些朦胧意味浓重的诗作。正如梁启超所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梁启超《饮冰室文集 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李商隐朦胧诗风特点远不止文中所述的三个方面,诗歌审美属性更是见仁见智。李商隐以其独特的手法,为唐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开创了别具一格的诗风,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养料,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