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女娲补天全文言文翻译

本文已影响 1.43W人 

女娲补天文言文的全文比较简短,那么如何翻译成现代文呢?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下女娲补天全文言文翻译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女娲补天全文言文翻译

原文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lǎn)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译文

以往古代的时候,四根天柱倾折,大地陷裂;天(有所损毁,)不能全部覆盖(万物),地(有所陷坏,)不能完全承载万物;烈火燃烧并且不灭,洪水浩大汪洋(泛滥)并且不消退;猛兽吞食善良的人民,凶猛的禽鸟(用爪)抓取年老弱小的人(吃掉)。于是女娲炼出五色石来补青天,斩断大龟的四脚来把竖立(天的)四根梁柱,杀死(水怪)黑龙来拯救翼州,累积芦苇的灰烬来制止(抵御)过量的洪水。苍天(得以)修补,四个天柱(得以)扶正(直立);过多的洪水干涸(了),翼州太平(了);狡诈的恶虫(恶禽猛兽)死去,善良的人民百姓生存(下来)。

  女娲补天故事传说

女娲是一位善良的神,她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比如说她曾教给人们婚姻,还给人类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而使人们最为感动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

传说当人类繁衍起来后,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他们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闹得到处不宁,结果祝融打胜了,但败了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佥欠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从此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晨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

自然环境对早期人类发展的影响极为重要。各种文化区的分界,往往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分界线。但是,他们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发现,河北平原的中部,即白洋淀地区既不是山脉纵横,也不是荒漠分布,应当是一个十分适合远古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湖塘和洼淀地区,但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却留下了一个古文化的空缺区。考古学研究表明相当于仰韶文化时代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非常缺少,而更晚的龙山文化遗迹几乎是空白。实际上、《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一书早已经提出,“不论是新石器时代或是商周以至春秋时代,(河北)平原的中部都存在着一片极为广阔的空无聚落的地区”。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也指出“河北平原是一片榛莾,荒无聚落的景象”。

实际上有关中华文明夏、商、周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依据历史文献《春秋》和《左传》等编绘的春秋时代各诸侯国的形势图圈出的古文化空缺区,与使用前述历史地貌方法划出的撞击区完全重合。这显然不是偶然的,这一地区主要是白洋淀流域和向西北和东南延长的范围。说明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开发大大晚于周边地区,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巨大的灾害造成的地理环境恶化。甚至更有可能是先民心理的创伤和由此造成的禁忌等等。

这次灾害就是陨星雨撞击事件。巨大的撞击灾害来临后,造成了大量人员的死亡和外迁,使当地繁盛的古文化从此中断。灾害过后的若干年,又逐渐形成了新的古代文化。这一灾害历经一代又一代的传说,一个美丽的神话——“女娲补天”便诞生了。

  女娲补天11问

女娲补天,天怎么了?

Q:女娲为何补天?

据说,在远古时代,四根擎天大柱倒了,九州大地裂了,天不能覆盖地,地不能承载万物,天火洪水泛滥,猛兽鸷鸟肆虐,万物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女娲冶炼五色石补天,砍下鳌足擎天,斩杀黑龙平息大地,堆积芦灰制止洪水。(参考《淮南子·览冥训》)

Q:天为何会有这样的异变?

古籍把“天裂”的原因和共工触山联系了起来。而二者的先后顺序,又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因为共工触山,“天柱折,地维绝”,女娲才需补天;有人则认为共工触山是在女娲补天之后,两者可以说是处于不同的“时代”。

“颛顼所统治的宇宙,就这么给共工的一怒所摧毁,整个世界顿然为之改观了。它虽然消失了女娲时代的和平宁静,却也打破了颛顼统治时期的死气沉沉。从此以后,残破的天地就没有听说再有神人去修复,直到如今。 ”——袁珂,《中国神话传说——从盘古到秦始皇》

Q:这两者的关系究竟是什么?

两种说法似乎各有依据。如果说女娲补天在共工触山之前是出于时间上的考虑,那么将共工触山作为女娲补天的前因也是可能而且有条件的。这不仅是由于女娲和共工所面对的天地失衡状态相似,作为毁灭者的共工还成为了女娲的对照点。也因此,女娲补天神话得以利用女娲与共工、维护(先创造)与毁灭之间的二元对值来表达深刻的宇宙论意义,即天地宇宙秩序是不能毁灭的,它必须得到维护。可以说,有无共工,神话意蕴有着天壤之别。从这个角度讲,即使没有对照点,也要创造出一个来。

炼石补天,天是石天?

Q:女娲是用石块补的天吗?

要这样理解就必须承认一个前提:天是石头做的。可是,在中国古代似乎并没有天石或石天的说法,即使有,也只是人们囿于“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几个字进行的简单联想,若是仅以此为依据,这种推演似乎站不住脚。

Q:那么女娲补的是什么天?

但与此同时,“天网”的概念却为大家所熟悉,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与女娲补天神话紧密相关的正是一种天网神话观。有了这一张网络天下之人的宇宙之网,人们的行为受到了规约,彼此之间织起了一张有序之网。

共工动摇的是天网的秩序,我们可以推断出女娲所补的就是被共工损坏了天网。现在常见的“天柱折,地维绝”,在更古早的引用中却是“天维绝,地柱折”。这绝不是古人的误写,因为“维,网也”,天维,指的就是天网。天宇实际上是由四面(四维)八方(八维)的绳索围成的“维落(通络)天地”“统系万物”的巨大网络。“天维绝”之“绝”也正是网丝断绝之意。

“共工赫怒,天维中摧。 ” ——李白,《上崔相百忧章》

“斩鳌翼娲皇,炼石补天维。 ” ——李白,《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

炼石是在炼啥?

Q:女娲为何炼石?

既然女娲所补的是断了线的天网(维),那么“补”就不是填补之补而是缝补之补。此外,女娲炼五色石有什么用?五色石指的是什么?其实,女娲炼石是在炼金,而最终产品是针。

Q:女娲为何能炼金?

因为,女娲可以说是金属冶炼的创造者。在天地初开时,青黄赤白黑五色五金蕴藏在石头之中,是女娲将其辨认出来,并以火炼石,炼出了五金。(参考《陔馀丛考·炼石补天》)

Q:最终产品又为何是针?

这是因为在金属冶炼发明以前,古人本是使用石针,石针自古以来便作医用,用来医治“臃肿者”。古人先以石为针,而后又炼石(金属矿)为针,均可证女娲炼石即炼针。结合前面说的天是天网,可以推断女娲补天的神话本相就是用五色石针缝补曾被破损的天网(维)。

从天网到天衣

Q:女娲的修补“技术”从何而来?

这恐怕是得力于伏羲的造网技术。虽然发明网罟是伏羲,但基于女娲与伏羲的夫妻或兄妹关系,女娲从伏羲那里学得一二也是顺理成章。同时,传说伏羲所用的结网技术来源于对蜘蛛的模仿,又传说乞巧仪式中的蜘蛛是织女的人间代表,而织女与女娲又有着连带关系,也可推测女娲补天与蜘蛛结网的关联。

Q:天网的材料还可能是啥?

天网还与蚕丝有关,因为女娲可能就是蚕神嫘祖,蚕神嫘祖又为道路神或祖饯神,而道神其实就是织神。古代传说,“黄帝斩蚩尤,蚕神献丝,乃称织维之功”。这“织维”的蚕神就是缝补“天维”的女娲。蚕之为茧亦如人之织衣,蚕神与织神必然相关。

Q:天网和天衣是否有关?

这是极为可能的。因为衣裳本就和天地(乾坤)相关。人(以及万物)之蕴含于天地之间,正等同于人之包藏于衣裳之中,从而天地宇宙就等同于衣裳。又考虑到黄帝(伏羲)或其臣伯余始作衣裳取法乎《乾》《坤》,那么天地乾坤本为衣裳的神话观自然是显而易见的。

女娲补天背后的“真相”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天网、天维、天衣神话观是女娲补天神话观念上的前提,女娲补天神话的本相就是女娲用由五色石炼就的石针缝补破损的以网、衣或维为形式的天宇,所用的线按理是绳线、麻丝或蚕丝。从中可以理出这样一条神话线索:

女娲的这种神话行为成了后世人们治国安邦所必须模仿的范本。同时,也正是有“维”的存在,纲纪、经纬成了模仿神而治国安邦的同义词。因女娲织天衣、补天衣以整顿宇宙秩序,故而黄帝等人也能“垂衣裳”而达到秩序化的天下大治。(参考《周易·系辞传下》)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管子·牧民篇》

人的生活从来就不是无所依凭的,他们往往还模仿神以使自己的现实行为有根有据并使之神圣化,在我们这样一个人称“丝国”的国度里,存在着天网、天维或天衣神话信仰,这种信仰既保证了神话中宇宙图式的神圣性,也为自然、社会诸层次的现实秩序提供了范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