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

四字的成语寓言故事

本文已影响 2W人 

有关中国的四字的成语寓言故事,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几篇,欢迎大家阅读!

四字的成语寓言故事
  四字的成语寓言故事:篝火狐鸣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即位,这就是秦二世。

秦二世是个昏庸、残暴的皇帝。在他的统治下,老百姓的徭役赋税负担更为沉重,刑法愈加苛毒。广大劳动人民在饥饿与死亡线上苦苦挣扎。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下令征发淮河流域的900名贫苦农民去防守渔阳(今北京密云)。佣农出身的陈胜和贫农出身的吴广被指定为屯长。当这行人走到蕲县大泽乡(安徽宿县西南)的时候,连绵的阴雨把他们困在这里,不能依照规定的时间赶到渔阳戍地。但秦法却规定,误了期限就要全部被处死。

押送他们的两个军尉非常凶暴,陈胜和吴广就借机把军尉杀了,当着众人说:各位遇到大雨,都已误期,误期要被处斩。即使不杀我们,我们去戍守边疆,最终也会有十之六七的死亡概率。更何况,壮士不死则已,既然要死,也要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而死!这番话激励了戍卒的斗志。大家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组成一支农民起义军。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为了扩大影响,他们夜晚在驻地附近神祠中燃篝火,作狐鸣,发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呼声。在陈胜、吴广的率领下,农民起义军占领大泽乡,攻下蕲县,很快攻占了五六个县城。起义军所到之处,贫苦农民纷纷响应。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攻占陈县后,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为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

篝火狐鸣: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像磷火,同时又发出狐狸的叫声。这是陈胜、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

  四字的成语寓言故事:愚人食盐

从前,有一个愚不可及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热情地款待他,请他吃饭。可是他尝了几样菜肴以后,都觉得味道太淡,不好吃,难以下咽。

主人闻过即改,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请他再尝。果然,这些菜加了盐之后,味道十分鲜美,顿使他的食欲大增。为此,愚人在私下里暗自琢磨:“这些菜在没放盐时,淡而无味;后来只是因为加了一点点盐,就变得这么可口耐嚼。如果我能多吃些盐,那味道不就会更好了吗?”

于是,这个愚蠢的人在回到家里以后,就什么东西也不吃,一天到晚总是空着肚子拼命地吃盐。这样一来,他不仅没能吃出鲜美的味道,反而把正常的味口也吃败坏了。美味的盐最终竟成了他的祸害。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四字的成语寓言故事:拔苗助长

田野里,大片大片的庄稼沐浴着阳光雨露,茁壮成长,一派勃勃生机。也许你看不出庄稼每天都在长,但它却是实实在在地长高了起来。

有一个宋国人靠种庄稼为生,天天都必须到地里去劳动。太阳当空的时候,没个遮拦,宋国人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浑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湿,但他却不得不顶着烈日躬着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时候,也没有地方可躲避,宋国人只好冒着雨在田间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头来,和着汗一起往下淌。

就这样日复一日,每当劳动了一天,宋国人回到家以后,便累得一动也不想动,连话也懒得说一句。宋国人觉得真是辛苦极了。更令他心烦的是,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庄稼,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他自言自语地说:“庄稼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忙碌……

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庄稼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什么?你……”宋国人的妻子大吃一惊,她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了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里去。可是已经晚了,庄稼已经全都枯死了。

自然界万物的生长,都是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人无力强行改变这些规律,只有遵循规律去办事才能取得成功。愚蠢的宋国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让庄稼按自己的意愿快长高,结果落得一个相反的下场。

  四字的成语寓言故事:不材之木

有位工匠名叫匠石,他前往齐国,来到曲辕的地方,看见一株大树生长在土神庙旁。这株树的树阴可以遮盖几千头牛;树身有百尺粗,树干高过山头80尺后才有枝叶,可用来造船的旁枝就有十几枝。围观这株巨树的人多得像到市场赶集。

奇怪的是,匠石竟视而不见,不屑一顾。他不住脚地往前赶路。徒弟们大开眼界,却不明白师傅的态度,追上匠石问个究竟:“自从我们跟随师傅走南闯北学手艺,从来没有碰见这样好的木材,您为什么一点也不看重它?”

匠石回答:“不要夸这棵树了,它是脆而不坚的树木,造船沉,做棺材会很快腐烂,制成柱子会被虫蛀,打成器具会毁掉,造门会流出污浆……”匠石把它说得一无是处,认定它是不能做材料的树木,正因为没有用,所以才长得这么大,有这么长的寿命!

貌似强大的事物往往华而不实。看问题、观察事物不能被表面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否则,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四字的成语寓言故事:克己奉公

东汉初年,颍阳有个人名叫祭(zhài)遵。祭遵从小喜欢读书,知书达理,虽然出身豪门,但生活非常俭朴。公元24年,皇帝刘秀攻打颍阳一带,祭遵便去投奔他,被刘秀收为门下吏。后随军转战河北,当了军中的执法官,负责军营的法令。任职中,他执法严明,不徇私情,为大家所称道。

有一次,刘秀身边的一个小侍从犯了罪,祭遵查明实情后,依法把这小侍从处以死刑。刘秀知道后,十分生气,想祭遵竟敢处罚他身边的人,欲降罪于祭遵。但马上有人来劝谏刘秀说:“严明军令,本来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坚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对。只有像他这样言行一致,号令三军才有威信啊。”

刘秀听了觉得有理,非但没有治罪于祭遵,还封他为征虏将军。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处事谨慎,克己奉公,常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手下的人。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俭朴,家中也没有多少私人财产。等他年老在安排自己的后事时,他仍嘱咐手下的人,不许铺张浪费,只要用牛车装载自己的尸体和棺木,拉到洛阳草草下葬就可以了。祭遵就是这样一名良臣,即使死后多年,汉光武帝刘秀仍对他十分怀念。

后来人们就把祭遵的这种高尚的精神概括为成语“克己奉公”,用来比喻一个人对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克己,克制、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